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章陈寅恪与德国早期学术联系新证
banner"
>
导言
陈寅恪先生曾两次留学德国,分别是1910—1912年、1921—1925年。
但他早年留学时期与德国学术界的种种联系,学界了解并不多,仅张国刚先生撰文提示过寅恪先生在柏林的一些指导老师和学习科目的情况[1]。
尔后陆扬先生在《泰东》(AsiaMajor)杂志发表研究鸠摩罗什的长篇论文《解读〈鸠摩罗什传〉:兼谈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文化与史学》,引用诺贝尔(JohannesNobel,1887—1960)早期译注《高僧传》中收录的《鸠摩罗什传》时,注意到诺贝尔感谢寅恪帮他看了一些难度很高的段落,他提示这大约是寅恪影响西方学术的最早记录[2]。
这个提示很重要,当时诺贝尔和寅恪都在柏林大学,学友之间互相切磋可见一斑。
除了与梵文专业同学有直接交往,寅恪大概也和汉学专业的同学有一些来往,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可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想当时的情况。
图十四青年寅恪
其实,20世纪上半叶西文中有关寅恪之学术的记录还有一些[3]。
比如1931年,当时还是柏林大学博士生的艾伯华(WolframEberhard,1909—1988)也在法兰克福大学出版的《汉学》(Sinica)杂志提示过寅恪有关华佗的文章。
艾伯华1927年进入柏林大学研究院,随福兰阁(OttoFranke)学习汉学,1933年以研究汉代天文学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4];其同学中包括白乐日和卫德明(HellmutWilhelm,1905—1990)。
白乐日1923年进入柏林大学,1932年以研究唐代经济史获得博士学位,卫德明1932年以研究顾炎武的伦理思想获得博士学位,两位的论文均由福兰阁指导。
艾伯华进入柏林大学时,寅恪早已回清华任教,两人在柏林未打照面。
但白乐日和寅恪1923—1925年间均在柏林大学,或许有所交往。
其实除了以上其他学者揭示的寅恪先生在德国的经历之外,他与德国的早期学术联系还有若干线索值得略作评说。
这些学术联系主要体现在寅恪曾长期作为德国东方学会会员与德国东方学界保持联系,也曾寄赠拓片给德国博物馆。
而寅恪与他同时代一起在柏林大学学习的同学特别是白乐日之间或许也存在一些学术交流,寅恪后来之所以转向唐史研究或许和白乐日早年学术关注有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关于红楼归梦二悠悠子曰多情最是害人。屁!专情那是害己!一个个都是捂不熟的心,喂不熟的狼。上辈子,一个睡了三年,跑去跟他妹妹结婚了。这辈子,一个睡了八年,好嘛,又要跑去和他妹妹成亲得,我一个活了两辈子的瓶子还能跟你们地球上的凡人计较不成?答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必须计较!想卖我?提前征求过我同意没有?能把我卖了的,只能是我自己个儿。来来来,拍卖了啊,一个集美貌(借尸还魂)与才华(专注抄袭)于一身的女子,她究竟...
这是一个从微末中崛起,屠神灭仙的不死少年传奇。精彩收藏18W18V...
我愿永不超生,换得日本人下地狱,如果上天不帮我,那我就亲手杀的他们下地狱。陆远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独来独往,以一敌众,杀敌无数,所向无敌。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亦是无数中国人永生难忘的痛苦记忆,数以百万计心怀家国天下的中国人葬身在这场战事中。弱冠之年的陆远为了心中的那份坚持和侠义之心,战上海定南京孤身出没于日本本土,杀的日军人头滚滚,令所有日本人闻之色变。用心中的坚持和一颗为国为民的侠义之心,在波澜壮阔的抗战年代里演绎出一番不寻常的侠义风范,同时成就出一段中华大地上的热血传奇谨以此书向抗日英雄致敬。精↑彩↓收║藏оо⒙νρW18V...
弱者连狗屎都不如,至少狗屎不至于人人都想上去踩一脚。新书已肥,富豪天王热血故事,更┆多┆书┇籍18W18...
我叫罗一宁,落地平安,寓意也是平安,小名亦叫平安。出生那年父母遭遇车祸,救护人员在焚毁的车骸残骨旁边,发现了被甩出娘胎的我。凭借着一卷祖传的阴阳秘术,爷爷从人人喊打的江湖骗子,最终成为了有口皆碑的风水大家。在外人的眼中,罗家精通玄学,属于风水世家。但按照正统来说,我们其实传承于阴阳家,通天地之奥秘,晓阴阳之五行。...
鬼魂,妖魂,魔魂,仙魂,世上万物都有魂,人的灵魂里是含有强大的能量支撑着人的思维和活动。猎魂师就是能够控制别人灵魂的人8226822682268226822682268226更☆多☆章☆节18W18...